星旗新闻
临沂中国航天日!专访欧阳自远院士: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4月24日消息,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以此来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激发探索热情,今年已是中国航天日的第五个年头,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建立了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系统工程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素质高技术精的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文化,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贡献。
今年航天日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就是希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更多公众了解航天、应用航天;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勉励航天人矢志目标、不畏风险、不惧挑战,在接续奋斗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凝心聚力,爱国奉献追梦,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中国航天日
2019年以来,中国航天全力推进航天事业发展。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格局中又处于什么位置?世界各国探索太空的动力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新浪科技专访了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院士表示,探索浩瀚太空的奥秘一直是推动和激励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原动力,太空探索同时也强力推动着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2019年,中国火星探测器测试照片曝光,官方宣布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也将于4月24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开。
对比之前的月球探索计划,欧阳自远认为,当代的深空探测已经进入到月球探测是起点,火星探测是重点,小行星探测是热点,木星与木星系探测是亮点的新阶段。
关于火星的生命探寻,欧阳自远认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直接探寻火星的生命活动,结果证明火星没有发现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相继,水是生命的来源,跟踪水体的活动探寻火星生命,也没有获得火星具有生命活动的科学证据。随着火星大气层中发现有甲烷,甲烷是生命活动排放的气体,跟踪甲烷也没有找到生命活动的痕迹。中国科学家从新近降落的火星陨石中发现,陨石中微细的碳颗粒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生命来源的特征,证明火星在历史上可能孕育和出现过生命。火星起源与演化的研究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依据,也将进一步推动比较行星学和太阳系演化学的发展。
对未来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欧阳自远认为,要关注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前景,与时俱进,提前部署。当前,国际太空资源的“淘金竞赛”已经开始。其次,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对木星与木星的卫星开展系统的探测,并穿越茫茫的行星际空间,探测太阳系的各层次天体。